分享阅读(小一班)(1) 分享阅读(小三班)(1) 分享阅读(小二班)(1) 分享阅读(中二班)(1) 分享阅读(中二班)(2) 分享阅读(大二班)(1) |
东方格林第一幼儿园教师教案记录
领域名称:分享阅读《遛狗》第一课时
执教教师:小一班钟映芳
活动目标:1、理解“遛狗”的含义,了解故事背景。
2、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狗的特征。
3、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狗的不同特点,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。
活动准备:1、教师用书,幼儿小书。
2、各种各样的不同种类的“狗狗”模型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导入活动
谈话导入提问孩子:“你们认识小狗狗吗?你认识的小狗狗长什么样的?进一步出示狗的图片,请幼儿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狗,并说明原因。”
二、教师出示小狗的图片提问幼儿
“你喜欢哪只小狗?你为什么喜欢它?”
三、出示封面,点读书名,告诉小朋友我们今天读的这本书就跟狗狗有关。“这是书的封面,书的名字叫《遛狗》。什么叫做遛狗呢?”
教师提出问题:遛狗就是带着小狗去散步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男孩儿先遇到了哪只狗狗?
先单独呈现,再同时呈现。
“你看到一只什么样的狗?”
“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?”
“这两只狗有什么不同?”
“小男孩的狗是什么样子的?”引导幼儿从颜色、大小等不同角度来观察表述。
“他喜欢他的狗吗?从哪里看出来的?”
四、回顾梳理
1、出示封面,让幼儿根据描述在封面上找到相应的狗。
2、师幼完整共读大书文字。
3、教师回到大书封面,请幼儿根据描述找到相应的狗。如:大大的狗在哪里?
四、 活动结束。
活动反思: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幼儿理解了“遛狗”的含义,同时发现不一样的狗有着不同的特征,从本次学习中,幼儿可以通过狗狗的外形特征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,同时也发现了狗狗的不同特点。
东方格林第一幼儿园教师教案记录
领域名称:分享阅读《什么叫》第一课时
执教教师:小三班孙琴
活动目标: 1、能辨别不同动物的叫声,说出动物的名称
2、理解儿歌内容,感受儿歌趣味。
3、进一步认识图书的封面,书名、页码和封底,学习 按顺序翻书和指读。
活动准备:1、教师用书。
2、与故事相对应卡片10张。动物头饰拖若干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导入活动
老师模仿动物叫声,请幼儿猜测并模仿,引出图书。
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个一个“猜猜谁在叫”的游戏。请小朋友们先闭上眼睛听一听,如果你知道是哪个动物在叫,你就告诉老师,好不好?
教师模仿常见动物叫声,请小朋友猜测是那个小动物在叫。猜出后,请幼儿一起学着叫。
过渡语: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里有一首儿歌,说的也是这个游戏,我们一起来听听。
二、图文共读
(出示大书,教师完整朗读儿歌的名字和内容,幼儿倾听。之后教师逐页师范朗读,并结合画面简单讨论,理解哥儿;在此过程中,教师介绍封面、书名、页码和封底,师范翻书和指读。)
1、师范朗读,完整欣赏
出示大树,教师完整朗读儿歌的名字和内容,幼儿倾听欣赏。(朗读时注意突出儿歌的节奏感。)
2、图文共读,理解儿歌
A、阅读封面,认识儿歌的名字。
教师出示大书,介绍封面和书名:这是书的名字。指读大书书名,这本书的名字叫《什么叫?》是谁和谁在玩这个游戏?
过渡语:她们是怎么玩的?我们读一读这首儿歌。
B、教师逐页示范朗读,结合画面提问,引导幼儿观察讨论,理解儿歌。
第1页:教师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提问:小女孩儿的眼睛不上了吗?
过渡语:她会听到什么呢?
第2页:教师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提问:一共有几只鸭子,我们一起来学学鸭子的叫声。教师再次朗读本页儿歌。
第3页: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提问;小狗在看什么?它是怎么冲着蝴蝶叫的?我们一起来学一学。教师再次朗读本页儿歌。
第4页: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提问:图上有几只公鸡,哪只是公鸡,公鸡是怎么叫的?我们一起来学一学?教师再次朗读本页儿歌。
第5页: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小猫在干什么?小猫是怎么叫的?我们一起来学一学。教师再次朗读本页儿歌。
第6页:接下来我们看第6页,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刚才叫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说是鸟叫,这种鸟叫麻雀,它们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学一学。
第7页: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并提问:青蛙在哪里?青蛙在荷叶间跳来跳去,它们是怎么叫的,我们一起来学一学。
第8页: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提问:小女孩要看什么?
第9页:用手示范朗读文字,提问:刚才是谁在叫?
封底:翻到封底,教师告诉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封底有什么?封底写着“小班上”告诉我们这是小班上学期的书,还有一个数字“4”代表这是我们学习的第4本书。
过渡语:教师又带着大家把这首儿歌学一遍,接下来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读。
三、回顾梳理
教师完整朗读儿歌,幼儿参与朗读,感受儿歌趣味。
教师翻阅大书,完整阅读两遍,幼儿欣赏。
随后,教师放慢速度朗读儿歌,特别是中间部分,可由教师读出每页前半句。(如“喔喔喔”)鼓励幼儿读出后半句(如“公鸡叫”。)如此两遍练习。
四、延伸活动:
请小朋友一起欣赏歌曲《我爱我的小动物》给小朋友分组带上不同动物头饰,请小朋友们一起表演不同的动物声音。
四、 活动结束。
活动反思:首先模仿动物的声音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,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熟悉了儿歌,也让幼儿了解了不同动物发出的不同的声音,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够很好的积极参与,在学习时可以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,这个效果是很好的;通过回顾环节让幼儿加深了儿歌的记忆,一个活动下来班级的幼儿大部分都能够掌握儿歌,少数的幼儿在老师前半句提醒下也可以顺利完成下半句的朗读;延伸环节幼儿都很喜欢,反应了幼儿的心理特点,喜欢动物,喜欢各种动物的声音;下次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结合页数来教学,对于小班幼儿初期要多强调页数和页码,并在页与页之间的连续性下多做些准备,这样相信整个活动会更加精彩。
东方格林第一幼儿园教师教案记录 领域名称:分享阅读《大象洗澡》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:小二班许春慧 活动目标:1、联系自身经验,理解并体验叔叔给大象洗澡的过程。 2、感受故事结尾的意外和有趣。 活动准备:1、教师用书、幼儿用书。 2、课前学习律动儿歌《洗澡歌》。 活动过程: 一、导入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唱《洗澡歌》并表演律动。刚才唱的洗澡歌里,都洗了身体的哪些部位? 过渡语:刚才我们一起表演了一首有趣的洗澡歌,今天有个小动物也要来洗洗澡,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? 二、阅读图画 1、封面:出示大书封面,看一看,是谁要洗澡呀?谁来给大象洗澡?用什么给大象洗的?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. 教师小结:叔叔一手拿着水管,一手拿着刷子,给大象洗澡。指读书名:《大象洗澡》 2、叔叔是怎么给大象洗澡的呢?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。叔叔是怎么给大象洗鼻子的? 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,边说边做动作“叔叔先给大象的鼻子挤上沐浴露,然后一手拿水管,一手拿刷子,喷喷水,刷一刷。小结:大象洗的好舒服啊!” 3、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看看叔叔会给大象洗哪里呢?请幼儿大胆预测。 4、教师连续翻阅2—5页,请幼儿仔细观察,教师用:“先……,接着……,然后……,最后……”来描述叔叔给大象洗澡的先后顺序。 三、回顾梳理 教师结合幼儿的理解和表达,完整讲述故事内容,幼儿参与讲述。 四、 活动结束。 活动反思:本节课以洗澡为主题,以身躯硕大的大象为洗澡的主角。既贴近经验又新奇可爱,阅读中配合着动作,幼儿特别的新奇喜欢。在上课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联系自身经验,理解并体验叔叔给大象洗澡的过程。以外的结尾,则让孩子们开怀大笑。
东方格林第一幼儿园教师教案记录
领域名称:分享阅读《植物的叶子》第二课时
执教教师:中二班刘格湘
活动目标:1、理解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
2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叶子的特点。
活动准备:1、教师用书、幼儿用书。
2、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叶子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回顾图书
教师出示大书:上次我们一起读了《植物的叶子》这本书,还记得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叶子的吗?幼儿回答,教师小结。
过渡语: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遍,学一学作者的介绍方法。
二、阅读文字
1、教师示范指读大书文字,引导幼儿学习书中还的部分语言表达。
2、教师示范指读,并解释:当我们面对的事物可以分成好几类时,介绍的时候就可以用:有的……比如我们班有的小朋友是男孩儿,有的小朋友是女孩儿。
3、教师提问:你还能想到什么事物,用这样的方式来介绍?
4、教师示范指读,并提问:除了作者的描述,你觉得这些叶子还像这么?哪里像?
三、语言运用:尝试描述
1、教师示范游戏玩法
2、展示各种叶子:现在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。我在心里选择好了一片叶子,请小朋友们根据我的描述,猜猜我说的是哪片叶子。
3、描述多片叶子
4、我们来总结一下:这些叶子都有什么颜色?“有……色的叶子,”“有……色的叶子,“有……色的叶子,的句式小结幼儿的描述。
四、词语小游戏
1、不同的“天”
①书中提到,到了秋天,大部分的叶子会变成黄色。“秋天”里的“天”表示季节,生活中还有哪些词里的“天”也是表示季节的?(春天、夏天、冬天)
②你还知道哪些词里也有“天”字?有些词的“天”是表示天气的,比如“晴天”,还有哪些也是表示天气的?(如雨天、阴天)
4、 活动结束。
活动反思:
1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幼儿了解了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,如:有……的叶子,有的叶子……, 有的叶子……
2、幼儿也学会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叶子的特点,让幼儿增长了见识、开阔了眼界。
3、在词语小游戏中,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,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,做到了玩中学,学中玩。
东方格林第一幼儿园教师教案记录
领域名称:分享阅读《植物的叶子》第二课时
执教教师:中二班刘格湘
活动目标:1、理解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
2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叶子的特点。
活动准备:1、教师用书、幼儿用书。
2、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叶子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回顾图书
教师出示大书:上次我们一起读了《植物的叶子》这本书,还记得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叶子的吗?幼儿回答,教师小结。
过渡语: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遍,学一学作者的介绍方法。
二、阅读文字
1、教师示范指读大书文字,引导幼儿学习书中还的部分语言表达。
2、教师示范指读,并解释:当我们面对的事物可以分成好几类时,介绍的时候就可以用:有的……比如我们班有的小朋友是男孩儿,有的小朋友是女孩儿。
3、教师提问:你还能想到什么事物,用这样的方式来介绍?
4、教师示范指读,并提问:除了作者的描述,你觉得这些叶子还像这么?哪里像?
三、语言运用:尝试描述
1、教师示范游戏玩法
2、展示各种叶子:现在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。我在心里选择好了一片叶子,请小朋友们根据我的描述,猜猜我说的是哪片叶子。
3、描述多片叶子
4、我们来总结一下:这些叶子都有什么颜色?“有……色的叶子,”“有……色的叶子,“有……色的叶子,的句式小结幼儿的描述。
四、词语小游戏
1、不同的“天”
①书中提到,到了秋天,大部分的叶子会变成黄色。“秋天”里的“天”表示季节,生活中还有哪些词里的“天”也是表示季节的?(春天、夏天、冬天)
②你还知道哪些词里也有“天”字?有些词的“天”是表示天气的,比如“晴天”,还有哪些也是表示天气的?(如雨天、阴天)
4、 活动结束。
活动反思:
1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幼儿了解了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,如:有……的叶子,有的叶子……, 有的叶子……
2、幼儿也学会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叶子的特点,让幼儿增长了见识、开阔了眼界。
3、在词语小游戏中,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,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,做到了玩中学,学中玩。
东方格林第一幼儿园教师教案记录
领域名称:分享阅读《我的自行车》第一课时
执教教师:大二班钟燕婷
活动目标:1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、想象力及推理能力。
2、学习并感知动词“骑、绕、越、淌、冲”等的含义和用法。
3、学习理解“时间”的顺序。
活动准备:1、读本《我的自行车》的大书、小书。
2、录音《我的自行车》的故事内容。
3、让幼儿先练习骑自行车感受动词的实际含义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听(录音故事《我的自行车》)
教师:有一个小朋友,从星期一到星期天都骑着自行车,我们一起来听录音,他会告诉我们,他做了哪些事。
附录音内容;
星期一,我骑着自行车,绕过大树。
星期二,我骑着自行车,绕过大树,越过小桥。
星期三,我骑着自行车,绕过大树,越过小桥,来到树下。
星期四,我骑着自行车,绕过大树,越过小桥,来到树下,趟过小水坑。
星期五,我骑着自行车,绕过大树,越过小桥,来到树下,趟过小水坑,骑上河岸。
星期六,我骑着自行车,绕过大树,越过小桥,来到树下,趟过小水坑,骑上河岸,冲下小山坡。.
星期天,我摔倒了。
二、看(小书阅读)
①、教师发放小书.
教师: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书中的画面和文字,里面又讲了什么?
三、说(大书提问)
①、教师:我们看完小书后,我们来看大书。
②、第一页: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文字(遮挡“绕过大树”)。
提问幼儿:星期一他准备干什么?
③、第二页:教师与幼儿一起读文字。
教师:你们有问题要问吗?
④、第三页:教师遮盖了文字部分,让幼儿看图说文字。
⑤、第四页:教师与幼儿一起读文字,让幼儿去看画面来猜遮盖文字。
⑥、第五页:教师遮盖文字部分让幼儿去猜图。幼儿提问:星期五他要去干什么?
提问:星期六他去干了什么?
幼儿提问教师,如果是你,你会从高处冲下来吗?
⑦、第七页:教师与幼儿一起读文字,让幼儿去感受体验。提问:为什么最后“我摔倒了”。
四、游戏(用动词造句)
“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,用动词的字卡说一句完整的话,说的好的小朋友我会给他奖励小贴画。”
五、大书指读
1、教师与幼儿一起指读大书两遍。
2、请个别幼儿上来指读大书。
六、小书指读
让幼儿指读小书两遍。
七、教师小结结束
教师小结幼儿的表现和提问题的能力以及造句的水平,让幼儿从中学会提问的方式和表述事情的三要素。
八、活动结束。
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内容其实相对来说其实不难,从目标、幼儿的参与性等方面来说,基本上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,幼儿能很快的掌握正个读本的语句模式,通过读本中的主人公骑自行车行走的地点,让幼儿来感知循序渐进的特点。
在活动中,我设有让幼儿猜想的环节,幼儿能根据语句的特点进行推测,整个活动,我在关注幼儿方面有做的不足之处:
活动中,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虽然比较高。通过提问、观察图画,大部分幼儿能推测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,但是,提问的开放性还不够,需要继续努力提升提问的有效性。
|